众所周知,精益质量管理是企业提高经营绩效的重要战略。企业如何实施精益质量管理?精卓咨询精益质量管理55世纪专家分享精益质量管理的4大原则及5大法宝如下:
精益质量管理的原则
精益质量管理在借鉴了精益生产和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形成了 “三不”和持续改进的原则。
1、不制造不合格品
每一位员工的标准化意识和每一道工序的标准化操作是保证不制造不合格的关键,这是“三不”理念中的重点,只要每位员工都不制造不合格品,就能保证“不流出不合格品”和“不接受不令格品”的执行;
2、不输送不合格品
55世纪 操作者或者质检人员发现不合格品后,立即暂停本道工序的生产,以防不合格品被输送到下道工序。为了保证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员工的自检和质检人员的全检或抽检非常重要。操作者应熟练掌握产品的各项属性及其检验方法,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进行自检;质检员依具体情况而定,对每进工序的产品分别进行全检或抽检,保证不合格品不被输送到下道工序;
3、不接受不合格品
操作人员在发现前道工序输送来的产品不合格时,应立即通知前道工序及质检人员,请前道工序立即停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彻底解决问题后再开工。
4、质量持续改进
精益求精是精益思想55世纪的精髓所在,在产品的质量方面,通过不断地对产品质量信息的整理和分析,找到和消除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从而使得产品质量得到持续地改进。
精益质量管理的五大法宝
1、员工职业化
55世纪 精益质量管理五大法宝之一是员工职业化。精益质量管理将员工职业化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这是与精益生产、六西格玛、ISO9000体系的一个显著区别。精益质量管理借鉴有关管理革新项目成败经验教训,将员工职业化作为推行精益质量管理革新的首要关键要素。
对生产作业系统而言,员工职业化包括工人的职业化,也包括主管以及更高层次人员的职业化。虽因角色不足,但都对作业系统质量、效率、成本产生影响。员工职业化是精益质量管理的首要关键成功要素,是精益质量管理的一大法宝。
2、生产系统化
生产系统化是推行精益质量管理的第二大法宝,是精益质量管理的核心子系统,其研究对象是生产作业系统,系统化的涵义就要是从作业系统全局寻求影响质量、效率、成本的全局性关键因素,采用系统化的方法寻求问题的根本解决,以达到作业系统质量、效率、成本的综合改善。
3、工序标准化
工序标准化是推行精益质量管理的第三大法宝,工序标准化也是生产系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工序标准化列为精益质量管理的第三大法宝,是基于工序在生产过程的重要地位。工序是产品形成过程的基本单位,工序质量直接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工序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即5M1E(人、机、料、法、环、测),构成工序标准化的六大要素。
4、度量精细化
度量精细化是精益质量管理的第四大法宝。度量是六西格玛管理和ISO9000质量体系特别强调的管理要求,在生产管理中常以统计一词表达相关生产结果。度量与统计是有区别的,度量隐含着与标准的比照,数据结果是处于坐标系中的。而统计则未强调与标准的比照,对偏差常不作深究。
5、改进持续化
改进持续化是精益质量管理第五大法宝。持续改进是精益生产、六西格玛、ISO9000体系共同强调的理念。改进持续化在精益质量管理中起承前启后作用,是度量精细化的延续和要求,缺少改进持续化则度量的作用将削减,而员工职业化、生产系统化、工序标准化则会缺少新的活力和要求,管理将止步不前甚至于倒退。